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成果 研究速递|我院周学仁副研究员在《管理世界》发表文章
研究速递|我院周学仁副研究员在《管理世界》发表文章
2021年04月08日

摘要:中欧班列是运行于欧亚大陆上的陆路贸易新通道和跨国货运合作新机制。在中国建设贸易强国和扩大向西开放背景下,中欧班列为研究国际运输通道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提供了合适的准自然实验样本。本文利用2004~2017年中国城市层面的贸易数据、中欧班列数据等,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识别了中欧班列开通的贸易增长效应。结果发现,相较于未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开通城市的出口和进口均显著增长;补贴激励是中欧班列贸易增长效应的中间机制,并主要通过铁路、公路和水路的物流规模增长实现传导作用;在没有班列补贴情况下,班列开行数量增加仍可促进开通城市进出口增长;市场引力对开通城市进出口增长有显著传导作用;中西部城市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开通中欧班列的进出口增长效应显著更大。本研究为我国推进中欧班列发展和建设国际运输通道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中欧班列 双重差分 补贴 进出口


一、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贸易强国,加大西部开放力度,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欧班列已经成为欧亚大陆之间的陆路贸易新通道和跨国货运合作新机制。在大国经贸摩擦、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背景下,中国更加需要进出口市场多元化,中欧班列在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市场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和出访欧洲等多个场合对中欧班列发展提出希望和要求。2016年,中欧班列实现统一品牌化,并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2011~2019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1225列,年均增速高达127%;班列整体运输费用较开行初期下降约40%,全程运行时间缩短约30%。

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将带来怎样的贸易变化呢?自古以来,国际运输通道变迁和运输方式变革就在全球贸易格局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实质是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布。在对欧贸易上,中欧班列的开通较海运大大缩短了运输距离和时间,但运价仍明显高于海运价格,企业必须权衡贸易时间和成本,这给中欧班列的贸易增长效应带来了不确定性。

本文的关注点是,中欧班列究竟能否促进开通城市贸易增长?如果存在贸易增长效应,中欧班列运输成本高的劣势是如何克服的?何种机制在支撑这种效应?在不同条件下这种效应会有怎样的差异?只有回答这些问题,才能明确中欧班列的贸易促进作用,进而对我国中欧班列及其相关政策成效进行客观评价,以利我国高质量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二、主要内容

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方法来识别中欧班列开通对城市进出口增长的影响,并尝试从班列补贴视角刻画贸易成本、从区位和市场视角刻画贸易距离,进而深入探讨国际运输通道影响城市贸易增长的机制。具体而言,本文收集了截至2017年末中国城市层面的中欧班列开通时间、运行周期、班列线路、年度列数、补贴标准,以及开通城市选择标准和其他宏观指标数据,构建了2004~2017年城市贸易、中欧班列、开通选择标准与城市特征的综合数据库,并按是否开通中欧班列划分城市组别。

为了降低样本选择性对主要估计结果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控制中欧班列关键选择标准因素来缓解组别选择可能存在的非随机性。参考Agarwal和Qian(2014)、Li等(2016)的做法,选取中欧班列的8个关键选择标准因素,并通过平衡性检验得出,在控制这些选择标准因素下,处理组和对照组样本是平衡的,这为本文基本模型的控制变量选择提供了关键依据。其次,参考刘志阔等(2019)的做法,将样本仅限定为开通城市样本来缓解截面自选择性。进一步地,通过控制各城市附近是否有开通城市、与最近开通城市的距离等因素,来缓解城市间班列开通决策的相互干扰和对贸易增长的外溢效应;通过控制铁路网络地位、其他国内交通优势因素和相关贸易政策因素等的影响,来增强估计的可靠性。

本文在验证中欧班列开通显著促进城市贸易增长的基础上,从班列补贴激励和欧洲市场引力两个渠道考察了中欧班列贸易增长效应的中间机制。其中,补贴激励机制从贸易成本角度解释了班列补贴对贸易增长的影响。进一步地,从铁路运、公路运、水运、空运等物流方式对补贴激励机制进行了分解,并探讨了没有班列补贴情况下班列开行数量增长是否仍具有促进贸易增长的效应作用。市场引力机制验证了距离和市场因素对贸易增长的影响,并从开通城市国内地理区位视角考察了中欧班列贸易增长效应的异质性。最后,通过考虑不同贸易品种类和运输方式、城市间开通干扰和外溢效应、其他区位因素和政策因素影响,验证了主要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相较于未开通中欧班列城市,开通城市的出口平均多增长19%、进口平均多增长31.6%。班列补贴激励和欧洲市场引力是中欧班列开通的进出口增长效应的中间机制。其中,补贴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铁路、公路和水路的物流规模增长实现对城市贸易增长的促进作用,当然即使没有班列补贴,班列开行数量增加也会显著促进开通城市进出口增长;从市场和距离视角来看,距离海港越远的中西部城市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中欧班列开通的进出口增长效应显著更大,说明国家推进内陆城市中欧班列发展和向西、向北开放政策是有效的、正确的。

随着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深入推进,中欧班列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贸易强国等重大发展战略上,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促进中欧班列和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主要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进一步稳步提升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科学规划中欧班列线路,合理统筹全国中欧班列城市布局,有序增加开通城市数量;二是加强规范中欧班列财政补贴政策,力争在短期内实现班列补贴退坡,同时加快释放班列规模效应,不断降低中欧班列运营成本,增强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推进陆路出入境口岸软硬件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口岸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加快提升口岸承载力、通关便利化和相关服务保障能力;四是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中欧班列沿线各国经贸合作机制,加强政策沟通协调,不断完善中国面向欧亚大陆的国际运输通道体系。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贡献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基于中欧班列开通的国际合作机制属性,而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属性,构建了国际运输通道对城市进出口增长影响的识别框架;第二,基于中国制度背景考察,抓住了财政补贴对于弥补中欧班列运价劣势和降低城市综合物流成本的关键作用,进而从贸易成本角度解释了班列补贴在班列开通对贸易增长效应上的传导机制;第三,充分考虑距离和市场等因素,抓住了开通城市国际运输通道结构变化这一冲击,揭示了中欧班列开通的贸易增长效应的市场引力传导机制,以及在国内地理区位维度上的异质性表现。

从未来拓展来看中欧班列的贸易效应研究,一方面应将国外城市纳入研究样本,进一步探讨中欧班列开通对国外沿线城市贸易增长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未来的新发展格局下,不仅要研究如何高质量地推进中欧班列建设,而且要深入探索中欧班列促进沿线城市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