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成果 我院鲍洋副研究员在光明网发表评论文章
我院鲍洋副研究员在光明网发表评论文章
2021年12月16日

2021年12月14日我院鲍洋副研究员在光明网发表评论文章《加快推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文章指出新发展阶段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优势,以战略性新举措补齐民营企业短板,推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全文如下:

加快推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鲍洋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8年多来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不仅成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的生力军,也成为推动和践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调研时指出,我们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党和国家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就是希望民营企业放心大胆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在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中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参与。新发展阶段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服务“两个健康”(即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以战略性新举措补齐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短板,增强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

  一、民营企业成长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生力军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背景下,各国更加需要深化国际合作。作为国际多边合作的一部分,“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民营企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合作为载体,逐步发展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主体。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2014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初期,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数量为65家,至2019年,这一数据增长了近两倍,上升为191家。该报告预测,2021—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有意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数量为301家。此外,2021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34.5%,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长了37.3%。民营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建筑施工、电气机械、钢铁、房地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等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为主,多年来已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长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生力军。

  二、内外两方面因素制约“一带一路”倡议下民营企业“走出去”

  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优势作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新时代赋予民营企业的重大发展机遇和历史使命。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还面临诸多问题。

  从外部来看,部分沿线国家宏观经济景气不佳、产业基础薄弱、政府环境较差等是制约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因素。根据《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民营企业现状问卷调查》,民营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运行可面临的高风险等级因素包括东道国经济发展动力不足(27%)、市场规模不足(20.2%)、基础设施不完善(26.2)%、供应链水平低(15.1%)等;次高风险等级因素包括缺少外资优惠政策(16.8%)、监管不力和政府腐败(16.6%)等。

  从内部来看,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短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短板,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缺失是制约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瓶颈;二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短板,部分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缺乏融入东道国当地社会与文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信息不对称短板,民营企业在组织东道国当地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和专业化服务、海外投资与经营知识培训、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实现商务信息共享与投资经验交流等方面存在较大需求。

  三、以战略性新举措推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要加快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得稳”,就必须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竞争力,通过战略性新举措解决加快打造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高端人才队伍,积极履行海外社会责任,增强重要信息的收集研判能力,深度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和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等问题。

  一是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构建完善的“引育用”人才制度体系,加快打造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高端人才队伍。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本土人才,创新国际化人才培训方式,在各级政府加大财政对教育支出倾斜力度的同时,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联合培养国别与区域知识储备丰富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在人才引进支持政策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支持民营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强平台建设,助力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华人华侨等独特人力资源,以海外华商网络加速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二是培育民营企业履行海外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协助东道国抗击疫情,为保护沿线国家人民生命健康作出更多贡献。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将积极履行海外社会责任作为企业重大发展战略,并纳入到企业文化及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协会、商会组织的作用,选取、总结、推广“民营企业海外履行社会责任好形象工程”典型事例,加强民营企业海外形象塑造,讲好“一带一路”和中国民营企业故事;建立健全“一带一路”倡议下民营企业海外社会责任履行的第三方评估机制,遵循“公开、公正、科学严格、透明”的原则,审慎严肃地对民营企业在沿线国家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进行评估,全面提升我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建立商务部门与中介机构、智库、民营企业之间的联动机制,增强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信息的收集研判能力,加强对策储备。优化政企沟通渠道,结合产业特征和民营企业诉求,调整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产业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组织力量加强国别研究,创新信息发布机制,拓宽民营企业获取在东道国信息资源的渠道;探索建立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为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全方位支撑服务;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在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基础上,根据东道国政治风险的潜在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投保海外投资保险。

  四是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和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后疫情时代,民营企业要抢抓机遇,优化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既要注重开展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合作,进一步凸显数字经济的作用和发展前景;又要注重开展医疗领域的沟通与合作,改善沿线国家在医疗、卫生健康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