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讨会开幕式上,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肖明江和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肖兴志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齐鹰飞主持。
肖明江在致辞中向东北财经大学长期以来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基地”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成果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辽宁省社科联始终注重引导专家学者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和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等开展研究。他表示,研究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相信通过省内外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必将在这一主题上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肖兴志在致辞中代表东北财经大学全体师生感谢主办单位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东北财经大学和学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他指出,东北财经大学作为扎根辽宁的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稳定就业、校友经济等都要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他相信,此次研讨会经过充分研讨和交流,必定能够取得重要的共识和成果,为奋力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贡献社科智慧和社科力量。
在会议研讨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辽宁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原党组书记、主任乔军,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翠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辽宁省委财经办(改革办)原一级巡视员李方喜,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伟同等六位嘉宾分别作了主旨演讲。研讨环节由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学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仕华主持。
史丹围绕“新型工业化的特征与实施路径”发表主旨演讲。她提出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新探索,具有新的内涵和特征。她对新型工业化研究提出展望,认为在“新型工业化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新型工业化的评价指标与方法”“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演变规律”等问题上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乔军围绕“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近年来辽宁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预示着辽宁工业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他认为从长期来看,辽宁振兴发展主要依靠供给推动,供给创造需求;同时,也要关注需求,需求决定供给,经济发展最终目的是要满足群众需求。未来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辽宁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
杨翠红围绕“新发展格局下产业转移趋势及我国挑战”发表主旨演讲。她认为虽然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但重大突发事件或贸易保护政策等会造成产业转移的“基本面”发生变化。她总结了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的五个新趋势,并提出辽宁工业行业齐全,有自身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她指出我国数字技术和高新科技产业已经积累了一些优势,接下应该考虑如何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围绕重点产业培育数字技术驱动的产业链。
杨志勇围绕“公共政策与高质量发展”发表主旨演讲。他首先深入探讨了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不同层次的公共政策,并就不同政策如何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系统阐述。他提出,得当的政策只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才能产生其应有的效力。只有政策作用对象真正受益,政策效果才会真正体现。根据市场反应采取应急举措、随时进行调节,更有助于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格局,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也完全能够实现。
李方喜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格局重构东北振兴新方位”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东北振兴指明了新方向,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东北振兴注入了新动力,东北振兴必将在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下不断开拓。他提出新时代东北振兴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在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振兴新方位,明确振兴新路径,加快振兴新突破。
王伟同围绕“关于持续推进减税降费问题的若干思考”发表主旨演讲。他系统回顾了国家减税降费改革历程,指出从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力、企业数量、生存能力等指标来看,减税降费政策成效显著。但减税降费政策在“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减税政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减税政策简化、宣传与落地”等方面仍需关注和思考。未来可考虑通过完善税制改革、加强税法宣传、改善营商环境、促进纳税中介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等方向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是东北财经大学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融入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应用经济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对加快推动学校建设“国际知名、财经特色突出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