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院内新闻 “振兴热点观察——全国两会解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振兴热点观察——全国两会解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2024年03月20日

作者简介:侯瑜,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产业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研究。

微信图片_20240320194421.jpg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的全面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并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乡村振兴需要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农村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把握农业农村智能化进程

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农业农村智能化水平取得了显著进展。

农业生产方面,精准农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智能农机装备不断升级,自动驾驶拖拉机、智能灌溉系统等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调控,提高了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农业产业方面,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了对农产品市场需求的精准预测和供应链的优化管理;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兴起,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农产品加工、质量检测等环节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农村生活方面,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智能设备的普及,让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似的信息服务;农村电商、在线教育等服务的兴起,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农村环境治理、公共安全等方面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认识和接受这种新技术,并愿意尝试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产中。

乡村治理方面,通过建设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对乡村政务、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的智能化管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使得治理决策更加科学、精准;乡村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乡村治理的应急响应能力。

认识农业农村智能化存在的障碍

应注意到,我国农业农村智能化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部分农村地区农田道路、水利设施、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仍相对落后,部分偏远地区仍存在网络覆盖不全、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农村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一些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和瓶颈。

部分农民对智能化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有限。很多农民对智能化技术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深入的应用和整合。由于地区发展差异、农民科技素养的不均衡,智能化技术在农村产业中的应用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村产业智能化水平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产业智能化水平则相对滞后,难以享受到智能化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效益。

尽管有一些智能化技术被引入到农村产业中,但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融合度还不够高,导致技术应用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市场上针对农村地区的智能化设备和服务相对较少,且价格较高,难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同时,一些智能化设备的设计和功能并不完全符合农村生活的实际需求,影响了其普及和应用。

乡村治理方面,部分乡村地区对智能化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推进智能化治理的意识和动力。一些乡村地区尽管开始尝试运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治理,整体上技术应用水平仍然较低,一些乡村地区的治理体系仍然较为传统。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一些乡村地区难以有效运用智能化技术提升治理水平。农业数据采集、整合和利用还存在一些困难。农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面临泄露和滥用的风险,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人工智能技术推广提供硬件保障。加大对农村道路、水利、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基础设施水平,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创造良好条件。优先解决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不全、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确保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这些地区得到有效应用。

突破人工智能技术难题,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针对农业生产、农村产业、农村生活、乡村治理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适合农村地区实际需求的人工智能设备和服务,降低产品价格,提高普及率。

提升农民科技素养,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均衡应用。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特别是针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加大培训力度,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示范点,通过示范引领,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均衡应用。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融合。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结合点,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人工智能农业生产模式。鼓励农民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总结经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深入应用。

强化乡村治理智能化建设,提升治理水平。提高乡村地区对人工智能治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推广,激发乡村地区主动推进人工智能治理的积极性和动力。改革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建立智能化治理平台,实现乡村政务、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治理效率和质量。加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提高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加强农业数据整合和利用,保障信息安全和隐私。建立完善的农业数据采集、整合和利用机制,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加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制定严格的数据管理制度和隐私保护政策,确保农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此文刊发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宣传中心)官网 https://www.ndrctc.org.cn/c/11/111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