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任务攻坚期”迈向“长效发展期” 高质量推进国企改革
作者简介:万丛颖,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有企业改革、公司治理等问题研究。
2025年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更是“十四五”规划圆满结束与“十五五”规划衔接的重要节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完成深化提升行动、实施布局优化指引、建立战略使命评价制度”三大任务,既延续了2024年“巩固三年行动成果”所奠定的改革基调,又契合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增强战略协同的总体部署。相较以往,2025年的国企改革已不再单纯着眼于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更加注重改革的持续性和长远效应,标志着从“任务攻坚期”向“长效发展期”的战略性转变。这不仅为“十五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预示着国有企业正由“追赶者”加速转型为“引领者”。
一、从“深入实施”到“高质量完成”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侧重存量改革任务的完成度。2025年则强调“高质量完成深化提升行动”,既延续了2024年注重改革稳步推进的总体精神,也在深化改革内涵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70%以上主体任务已经完成,2025年必须聚焦“硬骨头”领域任务全力攻坚,另一方面要推动改革成果进行制度固化,特别是在公司治理、经营机制、三项制度改革等深层次领域重大成果形成更具韧性的制度成果,防止“反弹回潮”。
二、从“建立制度”到“实施指引”
相较2024年提出的“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2025年进一步提出“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一方面体现了改革的连续性与一致性,同时也意味着政策从宏观目标转向具体实践,2025年以顶层设计文件形式确立布局优化的系统性框架,通过制度化的指引机制,确保国有经济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更加聚焦主责主业,增强战略支撑托底能力,避免资源分散和低效配置。
三、从“经济效益”到“战略使命”
2024年改革重点在于“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等具体任务,而2025年重点则在于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之后,再次强调要“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这标志着国企改革评价体系的深刻转变,不仅要求国有企业持续提升经济效益,更强调其在国家安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等国家战略领域的担当作为,核心目标是确保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目标相契合,提升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支撑能力,从制度层面破解“使命担当可量化、可持续”的难题,使国有企业“经济属性”与“政治属性”实现更高水平的统一。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延续和转变不仅反映出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化,更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对国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全新认识。改革从阶段性成果向长效机制转变的过程,涵盖了对“任务攻坚期”阶段性经验的总结与升华,以及对“长效发展期”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制度性设想,既延续了国有企业改革一贯的稳健步伐和基本要求,又为国企改革迈向新阶段提供了明确指引,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