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
作者简介:周彬,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中的财政体制、创新激励、区域协调、金融结构等问题。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这是继202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后,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一重大战略的再部署、再深化。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仅是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更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分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支点。
一、促进高质量发展需要纵深推进统一大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既是应对当前挑战的务实之举,更是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之策。唯有以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潜力,方能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根基。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8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51.4万亿元,进口商品和服务规模突破25.5万亿元。然而,地方保护、市场分割、要素流通不畅等问题仍制约着市场潜力的释放。例如,部分地方政府变相要求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区域间准入标准不统一,阻碍商品服务跨区域流通。这些问题若不破解,将削弱我国市场规模优势的“乘数效应”,影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目前中国人均收入正在向两万美元关口迈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和科技人才规模巨大,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潜力和较强的韧性。近两年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宏观经济增长压力较大,需要把我们自己的优势发挥好,变可能性为现实性。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是要通过制度性改革,将分散的“小市场”整合为统一的“大市场”,让资源要素在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使超大规模市场从“物理叠加”升级为“化学反应”,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二、聚焦制度创新的纵深推进统一大市场路径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就是要着力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一些卡点堵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统一的制度规则、市场设施、要素资源、商品服务、市场监管,同时破除地方保护。一是制度规则方面,修订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优化新业态准入环境,改革招标投标体制机制,强化公平竞争审查。二是要素资源方面,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三是市场监管方面,构建信用修复制度,实施重点领域公平竞争合规指引,严惩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四是破除地方保护方面,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纠正歧视性准入条件,清理变相市场分割政策。例如,针对个别领域低价恶性竞争问题,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服务战”。
三、具体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法治保障
通过合法性审查程序与制度的设置,进一步完善反行政垄断的规定,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可以有效地剔除那些具有行政垄断色彩、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要素资源、参与政府采购。2024年民营经济贡献了60%以上的GDP和80%的就业,提升营商环境将进一步提升其活力。
(二)增加区域协调
在统一大市场框架下,设立常态化的省际、市际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协调区域间市场准入标准、要素流通规则等。明确横向部门及地方政府的权责边界,建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制度,避免职能交叉或推诿。针对区域间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探索税收分成、GDP考核权重调整等利益共享机制。整合市场监管、税务、交通等部门数据,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库和商品追溯系统,推动跨区域执法协作。
(三)优化财税政策
严格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优惠政策行为。针对部分地区财税奖补政策“奖大不奖小”、“重国企轻民企”的倾向,需从顶层设计入手,规范税收优惠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例如,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实施一定的税收优惠,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聚集。
(四)促进要素流动
完善土地、劳动力、技术创新、数据等要素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减少对要素定价的不当干预,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同权同价、人才跨区域自由流动。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2024年全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4.5%,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但是相对发达国家仍然高约4个百分点,降本增效空间巨大。
(五)扩大开放协同
统一大市场不是封闭的内循环,而是“买全球、卖全球”的开放平台。通过服务业扩大开放、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规则对接。未来需进一步保障外资企业在标准制定、政府采购中的国民待遇,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需以更高站位统筹改革、加强组织、强化保障,争取到2035年,形成制度完备、标准统一、竞争充分、开放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