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以高水平开放稳住外资“基本盘”
作者简介:鲍洋,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合作。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明确指出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项举措、各项政策措施将于2025年底前落地见效,这充分表明中国政府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吸引外资的信心和决心。当前,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格局重构,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引资政策竞争愈加激烈,我国应着力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为吸引和稳定外资注入强大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在开放型发展道路上稳健前行。
一、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持续释放稳外资正向效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一是更能够营造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使得外资企业明确感受到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二是强化政策协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协同配合,能够从多个维度为外资企业提供支持,增强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三是在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国内制度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如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方面不断完善,提升我国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高质量外资进入中国。
二、以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为抓手,全力稳住外资基本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协同以及与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增强政策合力。健全和用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提升政策目标、工具、时机、力度、节奏的匹配度。一是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强化政策协调机制,建立跨部门的宏观政策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制定和协调实施相关政策,定期组织各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外资政策走向,制定统一的“稳外资”政策规划与实施步骤。二是开展政策效果评估与反馈工作,量化“稳外资”相关政策实施成效。将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稳外资”一致性评估,科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大数据、文本分析等前沿经济学方法,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对“稳外资”的效应进行评估,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动态优化调整“稳外资”政策。三是强化政策沟通与服务,提升外资企业获得感。建立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如定期召开外资企业座谈会、设立外资企业服务热线等,及时了解外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协调解决。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行政效率,推行“一站式”服务、网上办事等便捷服务模式,减少外资企业办事环节和时间成本,提升其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