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辽宁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总书记对辽宁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厚爱,对辽宁振兴的殷切期望和信任重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深刻阐明了辽宁全面振兴的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进一步标定了辽宁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和历史方位,进一步明确了辽宁振兴发展的时代使命和前进方向,与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一脉相承、相互贯通,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和殷切期望转化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东北财经大学充分发挥财经高校优势特色,强化有目标有组织科学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开展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着力推出有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的高水平理论成果,奋力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决胜之战作出东财更大贡献。
2025年5月26日,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袁丽静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李迪迪在《大连日报》08版发表文章《加快发展我市县域经济 积蓄振兴发展新动力》。
加快发展我市县域经济 积蓄振兴发展新动力
袁丽静 李迪迪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辽宁农业资源丰富、发展底子较好,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县乡村公共资源配置和产业链布局,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大连“三农”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大连应积极发挥自然资源、农业产业基础和科技支撑等方面优势,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乡村全面振兴新动力。
做强县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积蓄大连乡村振兴新动力
推进我市特色农产品全面优质化品牌化,完善县乡一级冷链物流建设,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是要着重提升我市农户质量竞争意识,定期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展览会、交易会等各类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激励农户利用农产品质量、绿色、创新、品牌等特点形成市场竞争力。二是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完善冷藏、陈列、打包、结算、食品加工等设施建设,将“种养—加工—冷链—交易”全链条延伸到县乡;三是依托大窑湾保税港区打造东北亚农产品集散中心,加快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引导我市农产品加工重心下沉,打造农户和企业紧密共生的产业生态,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新业态。一是发挥县域地区整合生产要素的优势,引导农产品加工重心下沉县城、中心镇和物流节点,做大我市县域农产品加工业;二是打造紧密共生的产业生态,根据各地农产品优势,引导农户和企业分层次推进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形成农产品高附加值链条;三是推进我市特色农产品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农业+文化+旅游”新业态,将特色农产品作为文化旅游的内容之一,建设创意主题公园和体验项目,积极发展县域新产业新业态。
组建农业生产联盟,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培育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一是由县乡政府牵头,以农业产业园区为主体,联合当地主要农户或企业,组建农业生产联盟,共同打造地区农业产业现代化体系;二是提升县域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造,着重扩大高性能机具、丘陵山区轻简化中小型机具、杂粮专用机具的使用;三是支持庄河、瓦房店等县市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做大一批联农带农紧密的区域型农业项目,培育2~3个品种品质优良、规模体量较大、融合程度较深的特色产业集群。
促进县域农业智慧化升级
推动大连农业高质量发展
以县域技术资源优势创造农业智慧化发展条件,促进我市农业智能技术应用。一是深化县域农技部门、农业产业园与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聚焦海产品养殖、水果种植等特色产业,集中科研力量攻关农产品育种、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二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强化职业农民培育,以县域职教中心为载体,系统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智能技术应用,推广智能温室设备、农业无人机等在种植业以及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海洋牧场监测设备等在渔业的深度应用,提升我市县域农业智能化水平。
以县域创新体系加快我市农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赋能的现代农业示范标杆。一是加快我市县域农业大数据平台等设施建设,收集大连市相关海洋牧场、果园和农田的农业数据,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为大连农业精细化管理与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二是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大连县域海洋水质、果园环境和农田土壤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建立病虫害智能预警与防控体系;三是高标准建设大连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利用数字化平台管理翻土、除草、施肥、播种、育秧、插秧、收割与储存全流程;四是加快庄河等地海洋牧场建设,树立深水网箱、养殖工船等深远海智能化养殖标杆。
以县域自然资源环境优势激活农业绿色化潜能,打造生态驱动型农业样板典范。一是大连应该立足沿海都市型农业特点,重点推进“种植+养殖+渔业”立体循环体系建设,在农业主产区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有机水果、有机海产品等特色产业,提升大连优质有机农产品口碑;二是在大连县域地区加快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技术,建设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中心,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着力构建具有大连特色的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
加快我市城乡要素流动
形成由县域经济驱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深化户籍改革,促进人才下沉,为大连新型城镇化注入新活力。一是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完善符合条件人群户口迁回农村的政策,打通城乡两类人群相互流动通道;二是完善农业地区人才引进和创业孵化政策,对大连市区下乡返乡创业的人员,在企业税收和个人所得税、绿色医疗通道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三是推动就业服务一体化,优化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建立覆盖县域及周边城区的高效就业服务平台。
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强化产业协同,为大连新型城镇化注入新动能。一是以大连主城区为核心、县域为纽带,推进农业生产要素城乡双向流动,强化县城在城乡融合中的枢纽作用,统筹构建“城市-县城-乡镇-村”发展格局;二是建立跨部门产业协同推进机制,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三是推进县域产业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发挥大连市各县区的资源禀赋条件,有效减少相邻县域之间的产业同质化竞争。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互通,为大连新型城镇化增添新引擎。一是推动大连基础设施向县域及村镇地区延伸,加强我市农村交通设施、水电供应、通信网络以及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拓宽主要道路、提升水质检测和净化能力、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方面要着重发力;二是促进公共服务向大连县域及村镇延伸覆盖,强化医疗卫生服务、教育资源供给、养老托育服务、文化体育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在乡村的普及,重点推进县级医院提标改造,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鼓励发展职业学校和医疗中心,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完善公建民营管理机制。
(作者为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副研究员及硕士研究生)
来源:《大连日报》2025年5月26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