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部署要求,以更大担当和作为推动振兴发展,6月28日,由东北财经大学主办,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科研处、党委宣传部、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升级与对外开放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基地承办的“全面振兴新突破东财论坛”在东北财经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未来五年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与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方向”,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辽宁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辽宁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70余人参加会议,聚焦主题展开热烈研讨和深入交流。
开幕式上,东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方红星致辞。他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专家学者表达了诚挚谢意,并介绍了学校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东北全面振兴的思路与成效。他表示,一方面学校依托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开展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助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以高质量推进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的能力和水平。学校通过组建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建设了全国首个东北全面振兴数据库,并基于数据库开展了系列指数研究与《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报告2024》的编撰,力求在全面反映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基础上,系统梳理东北全面振兴的成效与短板,以形成客观准确的分析结论和建议,供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参考。他强调,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理论阐释、政策创新和智力支撑上勇于争先,为国家谋划“十五五”时期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论坛上,《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报告2024》正式发布。东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东北全面振兴研究院院长周学仁介绍了报告内容。该报告是国内第一本基于系列指数分析形成的关于东北全面振兴问题的年度报告类成果,包括战略部署、制度环境、民生福祉三个篇章,构建了涵盖新质生产力指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指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指数、经济结构指数、营商环境指数、对外开放指数、金融发展指数、财政发展指数、生态文明建设指数、医疗健康保障指数共10个主题指数的报告体系,每个主题指数报告均采用“指数构建—全国分析—东北地区分析—结论与对策建议”的研究框架。报告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特色:一是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既深挖问题与不足,也总结经验、凝练优势。二是坚持科学化、系统化评估方向。综合运用多种数据处理、指标赋权、模型构建和统计分析方法,增强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三是坚持多视角分析与可视化呈现。既面向决策者和研究者形成可借鉴的数据、方法和观点,也面向广大公众提供了解东北全面振兴发展全貌的直观分析。
牟岱围绕“未来五年东北振兴新突破的着力点”作主旨演讲
王爱丽围绕“‘十五五’时期提升东北边疆人口集聚能力的战略研究”作主旨演讲
王振宇围绕“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与特别区域支持政策”作主旨演讲
曹占忠围绕“新时代东北振兴发展指数观察报告”作主旨演讲
柯斌武围绕“发挥五年规划引领作用,找准全面振兴突破方向”作主旨演讲
周毅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产业结构思考”作主旨演讲
刘威围绕“将东北发展优势转化为全面振兴胜势”作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环节,辽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牟岱,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安全与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王爱丽,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指数总经理、新华指数研究院负责人曹占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宣传中心)舆情信息处处长柯斌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周毅,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刘威,分别围绕“未来五年东北振兴新突破的着力点”“‘十五五’时期提升东北边疆人口集聚能力的战略研究”“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与特别区域支持政策”“新时代东北振兴发展指数观察报告”“发挥五年规划引领作用,找准全面振兴突破方向”“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产业结构思考”“将东北发展优势转化为全面振兴胜势”作主旨演讲。
本次论坛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观点和对策建议,对于国家谋划未来五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方向,可起到重要的决策参考作用。《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报告2024》的正式发布,有助于打造品牌性年度报告研究成果,提升学校学科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学校将系统总结本次论坛成果,进一步完善新型智库运行机制,推进数据库智能化辅助决策功能建设,加快系列指数研究和报告编撰,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更高水平的决策服务与智力支撑。